對于格力電器上半年表現,不少媒體表示出乎意料。甚至有人認為,在國家節能惠民政策到期,原材料及人力成本持續大幅上漲,國際市場出現新一輪低迷背景之下,格力電器這份答卷有點扎眼。
平心而論,格力電器半年報超出我的預期,無論營業收入還是利潤指標。今天接到不少媒體朋友的電話,不少人的問題一度也是我的問題。作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到底怎么看格力電器這半年的表現?
現將媒體問題歸類整理并統一回答如下。
問: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03%,這是一個很高的增幅,你怎么看?
答:實事求是講,這個增幅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此前我堅持認為,在部分企業漲價情況下,格力空調堅持不漲價,會對其銷售形成促進作用,但是,如此高的增幅還是我沒有想到的。
這證明格力空調堅持不漲價的決策是正確的,它進一步凸顯了格力空調的綜合競爭力,從而為格力贏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我還認為,格力堅持走高品質、高價位的路線是正確的。中國家電要想成為國際級企業,必須拋棄價格戰思維,改走高價、高品路線,那種以為只有降價才能贏得消費者歡迎的觀念已經徹底落伍,消費者對品質和技術的重視,已經超過對價格的重視。
問:我們還注意到,上半年格力電器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達到22.08億元,同比增長40.37%,在“節能惠民”政策到期之后,格力電器并沒有出現很多人預想的利潤大幅下滑,這說明什么?
答:這的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通過對比看得更清楚。7月6日,志高控股發布半年報稱,“由于受到政府補貼金額大減的影響不了了之。二是消費者利益受損,消費者用買高能效產品的錢,買來的卻是高能耗的產品。 我們一般認為,缺乏行業監管是導致企業造假的主因,而缺乏核心技術則是企業鋌而走險的根源。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空調生產與銷售國,但是,中國空調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引進、模仿階段,并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日益高企的成本壓力之下,鋌而走險以求生存便不難理解。今年以來,大多數空調企業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空調企業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個:盡快實現從“營銷主導型”企業向“技術主導型”企業轉型,靠營銷技巧生存沒有未來。中國企業要與國際接軌,首先是經營理念接軌,技術創新是國際企業最通行的理念。,志高控股預期中期純利潤同比將大幅下跌。”隨之,7月7日,志高控股開盤即大跌31日終止,空調企業利潤即出現大幅下降,說明空調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比人們預想的弱,甚至部分企業對國家財政補貼政策的依賴程度已經超出人們的想象。 但是,空調企業對節能補貼政策的終止反應不一。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的態度與志高形成鮮明對比,她甚至使用了“最好不過,非常歡迎”這樣的表達方式。她說:企業真正的競爭力不能依賴于外部,要靠內在的變化,那就是自主創新。就像輸血一樣,我們最終不能靠輸血,要靠自身造血。 “節能惠民”政策的終止,將加速中國空調企業兩極分化,并有可能沉淀出“高盈利”和“微盈利”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投資者可以關注空調企業第三季度乃至年度報表,看看不同空調企業的“利潤”表現。 節能補貼政策是怎么淪落為某些企業盈利工具的呢?據業內人士講,無良企業通常用虛標能效等級,比如把五級能效標為三級,把三級能效標成一級,以此拖延高能耗產品退市時間,同時騙取國家補貼。《瞭望東方周刊》曾報道某主流空調企業把家用空調換上商用空調的馬甲,繼續生產高能耗的5級空調,并在福建等地銷售。 企業此舉必然帶來兩大惡果:一則國家資金被套走,形成國有資產流失。新華社曾報道上述某空調企業以此手法套取國家補貼資金達8億元之巨,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顯然,格力電器沒有明顯受此政策終止影響,這從一個方面佐證了董明珠說的那番話:企業真正的競爭力不能依賴于外部,要靠內在的變化,那就是自主創新。就像輸血一樣,我們最終不能靠輸血,要靠自身造血。
換言之,格力電器的利潤增長,主要來自企業經營性增長,而不是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
問:你能否從格力半年報預測格力電器2011年全年表現?
答:這個有點困難,畢竟時間才過去一半,還會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出現。
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無話可說,實際上,如果站在中國空調行業的角度觀察,格力的情況在持續向好。換言之,我們尚未看到格力出現不利因素。因此,有兩點我是有信心的:第一,格力電器2011年實現800億元銷售收入我有信心;第二,全年盈利超過40億元我有信心。這實際上是基于格力多年來運行特點做出的基本判斷。
問:有人說,國家節能惠民補貼剛剛于5月31日終止,對格力電器的利潤影響尚未明顯表現出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格力電器第三季度及全年的盈利可能出現大幅度下滑。你認為呢?
答:格力電器是空調企業中對國家節能補貼依賴程度最低的企業,否則不會在別人盈利大幅下滑的時候實現盈利高速增長。實際上,隨著變頻空調銷售占比迅速提高(格力官方的說法是變頻已經占到40%),格力空調的平均毛利率仍超過15%,雖然這個數據和2010年22%相比低了不少,但仍然是同類企業中最高的。因此,我們會看到,在高速增長的營業收入拉動下,格力電器的總盈利還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問:說到格力,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提到它的競爭對手美的。預計美的電器半年報也將于近期出臺,你能否預測一下這個企業的表現?
答:和格力一樣,美的也是一個不錯的企業。但是,如果非要把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進行比較,我的結論是,美的電器還是要遜色一些。
我們先比較一下這兩個企業的一季報。格力電器: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2.74億元,同比增長68.91%;實現營業利潤6.05億元,同比增長 54.8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為9.35億元,同比增長46.27%;一季度實現每股收益0.33元。美的電器: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304.81億元,同比增長96.13%;實現凈利潤7.11億元,同比增長17.53%。實現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長15.79%。
美的電器的銷售收入包含冰箱和洗衣機產品,無法與格力電器直接對比。但是,我們能比較二者的凈利潤增長率,從兩個企業的數據看,美的電器大大落后于格力電器。
另外,鑒于美的電器對節能惠民補貼依賴程度遠高于格力電器,可以預測上半年美的電器利潤率將遠低于格力電器。2010年,美的電器利潤比格力電器少了11億元,預計2011年二者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至15億元。
當然,這只是預測,一切以報告為準。
問:你怎么看2011年中國空調市場?
答:我想,2011年中國空調市場的最大特征是兩個字:“分化”。首先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格局進一步顯現,格力、美的市場份額還會持續提升。而海爾、三菱電機、奧克斯、志高、海信科龍等二線品牌市場份額會進一步下降。目前,格力、美的空調市場份額分別為29.5%和24%,合計占市場總量的53.5%。其次是將形成“高盈利”和“微盈利”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那些對國家補貼依賴度過高、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偏低的企業,在市場競爭加劇、各種成本居高不下背景之下,利潤會進一步下降。實際上,這類企業已經開始顯現,比如上面提到的志高。相反,象格力、美的這類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盈利能力會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