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互聯網門戶三巨頭的競爭中,新浪依靠微博高調出位,搜狐也早在前年進入視頻領域。網易除了游戲、郵箱,財經商業頻道也吸引了一眾有強烈求知欲的互聯網用戶。如何繼續增加高端用戶的數量和黏性?
同時,丁磊注意到,在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視頻領域,影視劇、網民自編自導的搞笑影像幾乎占據了視頻內容的大部分比例,結果就是各視頻平臺的內容同質化。丁磊考慮在網易視頻平臺引入“益智”性的內容。丁磊個人非常喜歡看國家地理、探索頻道和BBC的科教節目,但平均每分鐘數萬美元的制作成本很難讓一個民營互聯網公司進行大規模版權引入。最終,名校公開課被納入網易思考的范圍。
事實上,“優質教育資源”的公開共享不是個新鮮話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2001年就開展了將課程資料放在網絡免費分享的計劃,此后,越來越多世界名校和基金會參與了這場公開教育資源的運動。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只是局限在國內高校,影響力有限。丁磊表示,網易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工作,把課程譯成中文。
但公開課項目實施并不像丁磊描述的那般輕松,對網易這樣擁有國內領先的游戲業務和門戶平臺的企業來說,項目需要的資金、傳播渠道和平臺都是舉手之勞,但一己之力畢竟有局限性,特別是內容生產制作環節,必須有效整合外部資源。
首先是內容的獲取。網易“公開課”去年11月份就上線試運行,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包括翻譯工作和實際作品以及免費分享的理念,網易在今年1月獲得了國際開放課件聯盟(OCWC是擁有全球包括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2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和相關教育組織的聯合體,其使命是促進全球共享正式和非正式學習的教育資源)的“準入證”,成為OCWC在中國唯一的企業聯盟成員。
獲取OCWC龐大的課程資源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座金礦里再次篩選、翻譯,畢竟不是每個網友都可以無障礙理解英文,更何況課程里還有不同知識領域的術語。盡管網易內部設置了相應人員,也公開在社會上招聘,但很難獨立完成這些任務,因而需要更多組織和個人參與到課程的推薦、翻譯和糾錯里。
在整合外部資源的過程中,如何同國內以翻譯美劇聞名的字幕組打交道很重要。網易公開課在去年11月上線時就和知名字幕組“人人影視”產生了 “誤會”,原因是網易公開課“擅自”引用“人人影視”的課程資源和字幕(保留了名單和LOGO),“人人影視”表示這是“被合作”,網易及時和對方進行了溝通,才將誤會解釋清楚。
當丁磊和網易“有態度”地介入后,活動中各個“元素”的價值都被放大了:“散落”在互聯網各個角落里的課程資源被集中、便捷地推介給大眾,從學校延伸向社會;借助網易課程平臺提供的分享和討論機制,各種學習小組也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優秀的翻譯力量也有機會從“美劇字幕制作”這樣的“地下活動”延伸到公共教育事業,發揮更大的價值等。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公開課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