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根據行業特點,開展有選擇、有側重、有針對性的化解工作。這份文件對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尤其是對文件首當其沖提到的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能化解多少?其化解過剩產能的實際效果究竟有多少?
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未來五年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嚴重產能過剩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為保障任務和目標的實施和完成,《指導意見》特別明確了行業管理、財稅、價格、金融、土地、環保、職工安置、信息公開、監督檢查等九項政策措施。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將陸續出臺價格、財稅等相關配套政策。
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專家表示,我國產能過剩問題有著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需求低迷,而國內需求又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相關產業沒有及時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逐步形成落后產能。
在這份《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提出警告稱:“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規劃未來五年三大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更高要求和任務:要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基礎上,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等措施,鼓勵地方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2015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
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明確,要通過5年努力,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方面實現三大目標,即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規模基本合理,與環境承載力、市場需求、資源保障相適應;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產能結構得到優化;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得到完善。
《指導意見》根據行業特點,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一是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加強規范和準入管理。三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四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五是努力開拓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改善需求結構。六是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合作。七是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企業管理創新,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八是創新政府管理,完善市場機制,建立長效機制。
點評:化解產能過剩更需依靠市場
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一旦某個行業產能過剩,產品滯銷,企業勞動生產率不高,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為求得利潤最大化,這些東西都會自動轉移,產能過剩現象就會經過一系列淘汰、兼并而重新得到平衡,社會資源就會得到合理的配置,平均利潤率也就得到實現。政府至多只需發布一些行業信息,以給資本和企業提供參考,以便他們根據各自情況增產或減產。
這幾年來關于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的政府文件,幾乎年年都發。今年包括此次在內,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已有三次:年初工信部、財政部等12個部委就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5月份國家發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出臺意見指導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可是,以產能過剩已成“老大難”的鋼鐵行業為例,2006年至2012年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7600萬噸,卻在同時期全國累計新增的粗鋼產量產能達到4.4億噸。個中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是權力進入了市場扭曲了市場。
目前這份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不僅提出了總原則,而且要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提出了各行業分業施策意見,并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如此系統詳細的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相信是能夠對這些產能過剩行業的化解工作有一個較大的觸動。
不過,要從根本上隨時化解產能過剩,將過剩的產能真正化解成為社會有效的存量,各級政府必須退出市場,而將全部精力去建設好并維護好整個市場環境,讓市場的力量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未來五年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嚴重產能過剩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為保障任務和目標的實施和完成,《指導意見》特別明確了行業管理、財稅、價格、金融、土地、環保、職工安置、信息公開、監督檢查等九項政策措施。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將陸續出臺價格、財稅等相關配套政策。
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專家表示,我國產能過剩問題有著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需求低迷,而國內需求又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相關產業沒有及時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逐步形成落后產能。
在這份《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提出警告稱:“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規劃未來五年三大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更高要求和任務:要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基礎上,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等措施,鼓勵地方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2015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
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明確,要通過5年努力,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方面實現三大目標,即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規模基本合理,與環境承載力、市場需求、資源保障相適應;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產能結構得到優化;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得到完善。
《指導意見》根據行業特點,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一是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加強規范和準入管理。三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四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五是努力開拓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改善需求結構。六是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合作。七是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企業管理創新,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八是創新政府管理,完善市場機制,建立長效機制。
點評:化解產能過剩更需依靠市場
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一旦某個行業產能過剩,產品滯銷,企業勞動生產率不高,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為求得利潤最大化,這些東西都會自動轉移,產能過剩現象就會經過一系列淘汰、兼并而重新得到平衡,社會資源就會得到合理的配置,平均利潤率也就得到實現。政府至多只需發布一些行業信息,以給資本和企業提供參考,以便他們根據各自情況增產或減產。
這幾年來關于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的政府文件,幾乎年年都發。今年包括此次在內,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已有三次:年初工信部、財政部等12個部委就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5月份國家發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出臺意見指導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可是,以產能過剩已成“老大難”的鋼鐵行業為例,2006年至2012年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7600萬噸,卻在同時期全國累計新增的粗鋼產量產能達到4.4億噸。個中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是權力進入了市場扭曲了市場。
目前這份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不僅提出了總原則,而且要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提出了各行業分業施策意見,并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如此系統詳細的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相信是能夠對這些產能過剩行業的化解工作有一個較大的觸動。
不過,要從根本上隨時化解產能過剩,將過剩的產能真正化解成為社會有效的存量,各級政府必須退出市場,而將全部精力去建設好并維護好整個市場環境,讓市場的力量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