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通知》稱,今后對于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將不再進行行政審批,電力直接交易實行東中西差別化準入政策。專家分析,電力市場化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
傳統的用電模式是用戶向電網購買,然后按照國家統一價格向電網企業繳納電費。而電力直接交易,是指發電企業和終端購電大用戶之間通過直接協商的形式確定購電量和購電價格,然后委托電網企業輸送給用戶。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目前我國電力還是由國家發改委控制價格,由電網企業統一銷售。如果直購電規模能夠擴大,將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化。
林伯強:它就是想打破單一賣家這種局面,形成多買家多賣家的局面。肯定是有利于競爭。對整個電力行業電力市場的活躍程度,對今后的競爭都有很大好處。
在能源專家韓小平看來,以后電網企業將逐步發展成為穩定低利潤型的公用事業服務企業。
韓小平:如果你又是運營者又是銷售者就很容易形成壟斷。高速公路只是你走多少公里我收多少錢。如果把運營和銷售進行一些分離,電網根據輸電的壓力等級和距離來確定一個輸電的價格,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打破現有的壟斷。
韓小平指出,電力直接交易還將為雙方優化資源配置創造條件。
韓小平:如果我用電穩定,長時間的我不需要調峰,這樣的電就會相對便宜一些。而我這個用戶用電很不穩定,而且我要求的供電安全保護要更強,可能這個電就要相對貴一些。這就反映了一個真實的市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改變企業的用電方式,減少浪費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電網的利用效率。
電企最大的客戶往往是高耗能企業。為避免高耗能企業產能死而復生,《通知》提出電力直接交易實行差別化準入政策。東部地區,一般性的高能耗企業,原則上不安排參與直接交易;中部地區,參與企業單位能耗須低于當地工業企業平均水平;西部地區,參與企業單位能耗須低于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