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安裝_暖通倉-全球集采展購交易中心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分配制度改革實施細則明年出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16  瀏覽次數:99
核心提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 15日說,為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14年我國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充分發掘消費潛力,著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努力拓展外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 15日說,為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14年我國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充分發掘消費潛力,著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努力拓展外需。

  徐紹史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說,為充分發掘消費潛力,明年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

  為此,發展改革委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的出臺,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

  為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我國將加快發展信息消費和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支持4G網絡建設和業務發展,擴大綠色節能環保產品消費,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出臺促進文化創意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文化、旅游 、體育等消費健康發展。

  他說,明年將著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調整預算內投資結構,大幅度壓縮用于一般競爭性企業項目投資,適當減少可利用社會資金的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停止建設樓堂館所等投資,壓縮小型分散投資,重點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集中力量辦大事。

  他表示,“明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是,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和農村民生建設,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工程,核心關鍵技術開發應用等重大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工程,教育、醫療、社會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等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發展等領域。”

  為拓展外需,明年我國將優化進出口結構,積極發揮高鐵、核電、通訊等大型成套裝備對關聯行業和服務出口的帶動作用。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國內緊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

  徐紹史說,明年將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穩步擴大金融、教育、文化、醫療、商貿物流等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對外開放。繼續優化外商投資產業和區域結構。推動產業境外投資。

  他說,明年我國將“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昨天,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中,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六大任務
  
  1全面放開小城市落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要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堅持自愿、分類、有序。
  
  2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
  
  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3逐步建地方主體稅種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4均衡中西部東北地區
  
  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5望山見水記得住鄉愁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城市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要加強建筑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6首對管理干部提要求
  
  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要制定實施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各地區要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推進城鎮化發展意見。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立法工作。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
  
  □解讀
  
  以人為本
  
  人的城鎮化可推動創新
  
  如果說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過去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紅利”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發生根本變化。分析人士認為,“人的城鎮化”通過人的聚集,實現知識的聚集,從而推動創新和提高生產率。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國際經驗教訓表明,在人口紅利消失之后,迅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投入依賴型向生產率提高型轉變,核心是加快創新步伐,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城市化產生的創意集聚效應和資源集約使用等優勢,無疑是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城鎮與農村的區別在于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中,可以產生多種效應,包括規模經濟效應、社會分工效應、節省交易成本、技術溢出效應、啟發和激發創新等。
  
  戶籍破冰
  
  農民市民化廢身份等級
  
  在城鎮化問題上,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一個存在戶籍界限,并且在戶籍下面又衍生出五花八門不平等福利待遇的城鎮化,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實際戶籍人口城鎮化還只有35%左右。中國新型城鎮化本質上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改革問題,通過推動包括戶籍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實現農民的真正市民化。城鎮化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更是打破這種身份的嚴格界限,廢除身份等級,使中國社會從一個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
  
  蔡昉認為,沒有城市戶籍、未能均等地獲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已經是城鎮就業的主體。作為勞動力供給主體的農民工,尚未能夠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一旦撤離勞動力市場,必然給中國經濟整體帶來風險,甚至誘發社會風險。
  
  土地利用
  
  調用地結構盤活閑置地
  
  浙江大學楊遴杰表示,目前城鎮建設用地中,5%是閑置的,40%是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鎮化不一定要靠攤大餅,不需利用新增建設用地發展城鎮化。盤活存量完全足夠城鎮化發展用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占用耕地,就是一種犯罪。
  
  楊遴杰說,已經是建設用地的土地,從結構空間上去調整提高利用率,這是全世界共同的觀點。過去,很多地方過多地將土地用于工業,低效招商引資,做形象工程做得太多。
  
  楊遴杰稱,盤活城鎮建設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關鍵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來的使用者間分配。以前政府只給固定補償,導致原有使用者抵觸,該換一種思路疏導,讓原來的使用者主動參與盤活的過程。
  
  城市布局
  
  打造城市群解人口壓力
  
  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中國城鎮化路徑選擇,一定要摒棄烏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鎮,而應圍繞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個全國性的,20個區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這些城市群可以容納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規模。
  
  馬光遠說,人為發展小城市只會造成土地浪費,人為控制大城市也很愚蠢,只有城市群才有緩解大城市壓力的功能。大城市聚集了資源、產業、就業,不圍繞大城市打造城市圈,卻希望進城農民到沒有產業、沒有資源、沒有就業的小城市去,這是緣木求魚。人為控制大城市規模,事實證明,根本就是失敗的。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環境壓力無法控制,只能疏散。馬光遠介紹,日本圍繞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僅沒有劇增,反而保持基本穩定,甚至中心城人口還有減少,周圍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產業,真正形成了“城市一體化”。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基本已經形成了這種格局。
  
  資金保障
  
  地方主稅種有多重方案
  
  針對會議中提出的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分析,目前有幾種選擇方案,可以擇一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現在企業所得稅大體是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2012年企業所得稅實現收入19653.56億元,同比增長17.2%,企業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9.5%。如果將企業所得稅全部或大部分劃歸地方,自然可以成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
  
  根據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的要求,可以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耕地占用稅四大相關稅種共同改革,統一為新的房地產稅。不過,這些應建立在先立法的基礎上,明確房地產稅對住宅征稅的稅率和范圍,使得其能承擔起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的責任。
  
  另外,現在也有觀點認為可將作為100%中央稅的消費稅和車輛購置稅,全部改為地方稅,這也是一種值得研討的選擇方案。  “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昨天,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中,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六大任務
  
  1全面放開小城市落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要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堅持自愿、分類、有序。
  
  2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
  
  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3逐步建地方主體稅種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4均衡中西部東北地區
  
  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5望山見水記得住鄉愁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城市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要加強建筑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6首對管理干部提要求
  
  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要制定實施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各地區要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推進城鎮化發展意見。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立法工作。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
  
  □解讀
  
  以人為本
  
  人的城鎮化可推動創新
  
  如果說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過去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紅利”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發生根本變化。分析人士認為,“人的城鎮化”通過人的聚集,實現知識的聚集,從而推動創新和提高生產率。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國際經驗教訓表明,在人口紅利消失之后,迅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投入依賴型向生產率提高型轉變,核心是加快創新步伐,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城市化產生的創意集聚效應和資源集約使用等優勢,無疑是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城鎮與農村的區別在于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中,可以產生多種效應,包括規模經濟效應、社會分工效應、節省交易成本、技術溢出效應、啟發和激發創新等。
  
  戶籍破冰
  
  農民市民化廢身份等級
  
  在城鎮化問題上,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一個存在戶籍界限,并且在戶籍下面又衍生出五花八門不平等福利待遇的城鎮化,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實際戶籍人口城鎮化還只有35%左右。中國新型城鎮化本質上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改革問題,通過推動包括戶籍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實現農民的真正市民化。城鎮化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更是打破這種身份的嚴格界限,廢除身份等級,使中國社會從一個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
  
  蔡昉認為,沒有城市戶籍、未能均等地獲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已經是城鎮就業的主體。作為勞動力供給主體的農民工,尚未能夠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一旦撤離勞動力市場,必然給中國經濟整體帶來風險,甚至誘發社會風險。
  
  土地利用
  
  調用地結構盤活閑置地
  
  浙江大學楊遴杰表示,目前城鎮建設用地中,5%是閑置的,40%是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鎮化不一定要靠攤大餅,不需利用新增建設用地發展城鎮化。盤活存量完全足夠城鎮化發展用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占用耕地,就是一種犯罪。
  
  楊遴杰說,已經是建設用地的土地,從結構空間上去調整提高利用率,這是全世界共同的觀點。過去,很多地方過多地將土地用于工業,低效招商引資,做形象工程做得太多。
  
  楊遴杰稱,盤活城鎮建設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關鍵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來的使用者間分配。以前政府只給固定補償,導致原有使用者抵觸,該換一種思路疏導,讓原來的使用者主動參與盤活的過程。
  
  城市布局
  
  打造城市群解人口壓力
  
  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中國城鎮化路徑選擇,一定要摒棄烏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鎮,而應圍繞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個全國性的,20個區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這些城市群可以容納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規模。
  
  馬光遠說,人為發展小城市只會造成土地浪費,人為控制大城市也很愚蠢,只有城市群才有緩解大城市壓力的功能。大城市聚集了資源、產業、就業,不圍繞大城市打造城市圈,卻希望進城農民到沒有產業、沒有資源、沒有就業的小城市去,這是緣木求魚。人為控制大城市規模,事實證明,根本就是失敗的。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環境壓力無法控制,只能疏散。馬光遠介紹,日本圍繞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僅沒有劇增,反而保持基本穩定,甚至中心城人口還有減少,周圍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產業,真正形成了“城市一體化”。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基本已經形成了這種格局。
  
  資金保障
  
  地方主稅種有多重方案
  
  針對會議中提出的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分析,目前有幾種選擇方案,可以擇一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現在企業所得稅大體是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2012年企業所得稅實現收入19653.56億元,同比增長17.2%,企業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9.5%。如果將企業所得稅全部或大部分劃歸地方,自然可以成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
  
  根據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的要求,可以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耕地占用稅四大相關稅種共同改革,統一為新的房地產稅。不過,這些應建立在先立法的基礎上,明確房地產稅對住宅征稅的稅率和范圍,使得其能承擔起作為新的地方主體稅種的責任。
  
  另外,現在也有觀點認為可將作為100%中央稅的消費稅和車輛購置稅,全部改為地方稅,這也是一種值得研討的選擇方案。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监利县| 德州市| 翁源县| 依安县| 扎鲁特旗| 营口市| 天等县| 同德县| 博乐市| 彰武县| 常熟市| 会泽县| 南皮县| 定南县| 锦屏县| 丹凤县| 清徐县| 东丰县| 晋江市| 秭归县| 吉安县| 乾安县| 南开区| 五常市| 岳西县| 微山县| 翁牛特旗| 饶阳县| 宝鸡市| 贵阳市| 安宁市| 织金县| 嘉祥县| 右玉县| 阳山县| 潜江市| 屏南县| 盘山县| 南木林县| 赤水市|